海鹽經濟開發區港區(受訪單位 供圖)
園區名片:
浙江海鹽經濟開發區(西塘橋街道)[以下簡稱開發區(西塘橋街道)]總面積58.02平方公里,下轄13個村(社區)。開發區(西塘橋街道)具有得天獨厚的交通區位優勢和岸線、港口資源優勢等,目前已形成以數字經濟為引領、先進制造業為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為突破的新能源新材料、5G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臨港工業及物流“3+1”主導產業版圖。綜合實力持續5年位列省級開發區“第一方陣”,先后榮獲“中國最佳投資環境開發區”、首屆浙江開發區特別貢獻(轉型標桿獎)、浙江省畝均效益領跑者等榮譽。
夏日開端,車子駛進開發區(西塘橋街道),佇立在海塘之上的大風車在和煦的海風下旋轉著,“千川匯海闊,風好正揚帆”,描繪的不就是眼前的情景嗎?
從1992年成立至今,三十載春秋,位于杭州灣北堍的海鹽經濟開發區是海鹽縣域工業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今年,嘉興市首批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試點名單公布,它榜上有名,成了全市唯一試點區域。作為縣域工業經濟主平臺,開發區(西塘橋街道)此次列入試點區域的背后離不開始終立足產業基礎和特色優勢和創新驅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能,更離不開黨建的全面賦能。
把組織力轉化為“服務力”
走進開發區(西塘橋街道)智匯灣工業社區,找到黨支部書記劉穎韌時,他正忙于協調工業社區工作人員接聽24小時熱線,“前陣子打電話求助的企業都是和核酸檢測、消殺防護、垃圾處理等疫情防控有關,到了5月底6月初,招聘求職、申報‘海鹽安行碼’、求租閑置廠房、了解穩經濟一攬子政策的電話鈴聲此起彼伏,座機都壞了好幾部,但這是一個積極向好的信號?!?/p>
劉穎韌說,工業社區就像管家一樣,主動靠前、精準精細為企業提供“保姆式”服務,就當前形勢,辦好每一件惠企“關鍵小事”,實現防疫生產兩不誤,將組織優勢轉化為推動園區經濟穩進提質的服務力是重中之重。
“工業社區”被譽為園區服務企業的第三條道路。智匯灣工業社區成立于2021年1月,劃分出了2個片區、8個網格、178個微網格,由8名專職社工負責社區的運作管理。自成立以來,工業社區構建了“社區—片區—網格—微網格”四級服務體系,堅持以區域化黨建理念推進園區社區化管理,探索服務企業的新模式。
“企業有需求,社區站出來”,由此可見,工業社區發揮了紐帶和助手的作用。在“園區揚帆”黨建品牌統領下,聚焦“產業需求、企業需求”,智匯灣工業社區先后建立“企服先鋒”黨建聯盟和“產業遠航”黨建聯盟,為企業提供黨群發展建設、園區共同治理、企業支持服務、員工保障增能等4大類,20大項,86小項的服務內容;同時認領3個遠航項目,夯實支部共建、治理共商、資源共享、難題共解、發展共促的“5G”工作機制,助力企業發展壯大。
以黨建資源撬動社會資源
在“未來工業社區e站通—智企連”平臺上,一條條崗位招聘信息刷屏了。
暢通用工需求“紅色通道”,是智匯灣工業社區一大特色,這里集成黨建指導員、駐企服務員、車間政委等力量,會同區(街道)和部門的業務骨干等人才聯絡專員,摸清園區企業一線用工需求底數,依托“智企連”基層治理平臺定向問需,推動人才鏈與產業鏈、發展鏈精準匹配深度融合。今年以來,幫助網格內80多家企業發布就業崗位信息572項,有針對性引進各類貼合企業用工需求的人才2600余名。
宇星螺帽巧用“車間政委”,在防范化解用工風險、攻堅技術難題、提升管理水平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協和首信黨支部書記許備培身兼“車間政委”,她常常戴上安全帽深入車間一線,了解員工工作生活,搭建黨群“連心橋”,當好企業“參謀長”、職工“娘家人”……
開發區(西塘橋街道)持續建強“車間政委”這支隊伍,探索建立了“四步十法”工作機制,同時,鏈接社會資源,拓展協同配置新渠道。以黨建資源撬動社會資源,以體制內組織帶動體制外組織,組建由律師、稅務師、注冊會計師等業務骨干力量組成的“三師”服務團等,凝聚先鋒力量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
“感謝給我們小微企業送來的減稅降費政策輔導課,真是一場及時雨?!焙{}博納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沈玲燕提到“三師”服務團,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以來,開發區(西塘橋街道)充分發揮兩新黨組織優勢,推出“暖心式”咨詢服務、“互動式”專題培訓、“地毯式”走訪調研,為企業宣傳普及法律法規、稅法財會等專業知識,定期組織現場“解難會”“政企直通車”等專場活動,實現優惠政策“盡知曉”、駐企服務“不斷檔”。
用數智打造“工業社區共同體”
海鹽有位赫赫有名的“鹽小助”,他是駐企服務員統一卡通代言人。在今年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鹽小助”們從協同摸排到掌握訴求,從協調推動到問題解決,全力以赴助企暖企扶企。截至目前,全縣共有350余名“黨建指導員”下沉一線,助企紓困。
早前,山鷹紙業每天均有10多輛貨車需從外地來鹽,但受交通管制等因素影響,壓力容器原料面臨“斷供”。助企服務員陸俊超知情后,第一時間聯系協調公安部門和高速卡口,協助辦理“通行證”,申報“海鹽安行碼”,全程護送原料運輸車準時到達。
為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開發區(西塘橋街道)依托“工業物防鏈”系統,建立全流程管控與溯源機制,開通24小時“求援”電話,為企業排憂解難。
與此同時,開發區(西塘橋街道)充分運用數字化技術,開發了“未來工業社區e站通—智企連”數字化平臺,構建社區概覽、未來產業、未來工廠、在線監測、無疫工廠、兩新黨建等6個應用場景。通過線下網格與線上“園區大腦”有機融合,實現供需有效對接,構建“縱向賦權、橫向聯合、數字加能、云端集成”的基層治理體系。線下建設綜合服務大廳,形成“企業問題一個窗口全包攬、所有問題一站解決”的標準化模式。建立問題解決“三色分級”法,對于企業提出的問題按難易程度分為“紅黃藍”三個等級,分別對應“企服先鋒”黨建聯盟、“企服先鋒隊”和“老周工作室”、社區社工三個層級,始終將“為企業解決問題”作為第一要務,構建政企連心和諧穩定新格局。
轉變治理理念,建立數字化服務體系,以“智”促“治”,將服務社區居民的理念和方法引入園區,由“園”到“社”,打造“工業社區共同體”,海鹽經濟開發區探索重構服務企業底層框架之路又添精彩一筆。
風起云涌,紅動灣區。灣區新城,美好正發生……
數讀:
2021年,海鹽經濟開發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1.05億元,首次突破百億大關;稅收總收入14.1億元,其中地方稅收收入8.2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7.6%和14.0%。2021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8家,規上工業總產值437.15億元,同比增長28.2%,占縣內經濟總量的41.7%。其中,高新技術行業實現總產值344.48億元,同比增長19.5%;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實現總產值41.3億元,同比增長37.1%。
山鷹紙業黨員深化“三精”工作法,攻克紙中“愛馬仕”高強紫杉這一技術難題 (受訪單位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