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強名片:
星光農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光農機)成立于2004年,于2015年4月在上交所上市,是一家集研發、制造、銷售、服務于一體的農業機械制造企業,也是國內農機產品線最豐富齊全的企業之一。公司黨支部成立于2005年7月,現有黨員40名。公司黨支部始終堅持以黨建引領企業發展,創新開展“星承諾”“星示范”“星導師”“星家訪”“星項目”的“五星”黨建工作法,實現了企業黨建與企業成長同心同向、融合發展。曾獲浙江省湖州市先進基層黨組織、湖州市“黨建強、發展強”先進非公企業黨組織等榮譽。
每天早上8時,星光農機的生產車間里都會準時開始“微課堂”。公司黨支部委員帶著黨員職工學習時事政治、分享公司的大事小情。他們身后,是一條長達500米的紅色長廊。
“星示范”助推員工對標看齊、“星承諾”助推黨員特長發揮、“星導師”助推青年骨干成才、“星家訪”助推和諧家園共建、“星項目”助推企業改革發展……這條貫通1至4號車間的長廊,寫滿了星光黨建故事,描繪出星光農機發展的底色,也是星光農機為何能拉起一支高技能人才、高級工含量在制造崗位高達85%,國家級技師、高級工程師、省市級工匠等梯隊完備的技能人才隊伍,為深耕農業機械化、探索農業產業化新模式儲備“紅色動力”的密碼所在。
“星光錘”是怎樣煉成的
星光農機有一把人人皆知的“星光錘”,它是屬于高級技師、黨員李海平的。
李海平并非湖州本地人,2004年進入星光農機后被安排在裝配車間割臺班組收割機刀條的鉚刀崗位。由于當時設備落后,該崗位的工作又主要依靠技能和手工勞作完成,李海平一頭扎進去認真鉆研,快速掌握各種鉗工工藝及鉗工技能,練就了一手過硬的鉗工本領,經他手的零件始終保持著極高的質量。因為用得多、用得“狠”,李海平用于鉚刀的榔頭,成了裝配車間的“古董”級工具,詮釋著“星光品質”的內涵,也深深影響著身邊同事。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星光農機的生產車間內散布著如李海平般的黨員示范崗,截至目前,黨員示范崗共提出14個研發項目,完成12項,其中一項被列為省重大科技專項,并成功培養國家二級技師5名、工程師7名,示范崗累計獲得8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外觀專利、3項發明專利。
進星光農機時,李海平是一名由師傅帶著教技能、由老黨員帶著做職業規劃的“小徒弟”,如今,他已經是機修鉗工一級人才,星光農機職工技能培訓中心的兼職內訓老師,每年肩負100多人次的技能培訓。在他指導下,4人走上班長崗位,3人走上主任崗位。
李海平的快速成長離不開星光農機黨支部譜寫的“導師三部曲”——通過配備“入門”導師,上崗幫帶促融入;配備“崗位”導師,分類培養強技能;配備“進階”導師,多向激勵促成長,構建青年職工人才梯隊培育體系。
自“黨員導師制”實施以來,共有30名職工通過雙向選擇,成功結對黨員導師。星光農機副總經理錢菊平從事農業機械設計20多年,曾獲“全國機械工業勞動模范”“浙江工匠”等榮譽稱號,在農機研發領域擁有20項發明專利。這位“資深”黨員導師的“錢菊平技能大師工作室”不僅善于攻克技術難題,更積極帶徒傳藝,承擔公司高技能人才培養重任,現已培養13名高級技師、20名技師、90名高級工。
“‘星光錘’屬于李海平,也屬于每名黨員職工?!毙枪廪r機黨支部委員馮秋紅說,自“星示范”“星承諾”“星導師”“星家訪”“星項目”“五星”黨建工作開展以來,年輕員工有黨員師傅“傳幫帶”、問題難題有黨員沖關克難,青年人才體系不斷完善,為星光農機的創新與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2021年,我們發展了4名黨員,10多名年輕職工寫了入黨申請書?!?/p>
黨建引領無數把“星光錘”落下,星光農機高質量發展持續跑出“推背感”,依托技術優勢獲得并儲備國家專利的步伐加快,公司已成為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湖州市工業行業龍頭骨干企業,也是國內為數不多的農機整機制造上市公司。
“機械化”賦能“產業化”
以深化農業機械全程化產業鏈為核心,入局農業服務及農業產業化成為星光農機下一步的發展規劃。
在位于湖州市南潯區舊館街道的高品質數字糧油和綜合農事服務基地,“數字農田”智能管理平臺上,空氣溫濕度、土壤溫濕度、光照強度等參數實時變化。占地6000余畝的高品質數字糧油示范基地上,農作物生長情況一覽無余。
這是星光農機參股的星光農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光農業)與舊館街道合力打造的現代農業產業化項目。
星光農機所在的湖州市南潯區,曾以“耕桑之富”聞名江南,是浙江省重要的糧食生產區。全區僅有34個社區,行政村卻有211個。把農村產業的“蛋糕”做大做強,對南潯實現全域共同富裕至關重要。
2020年,星光農業抓住南潯區全域土地整治的契機,在舊館街道打造數字糧油和綜合農事服務基地“萬畝方”,以此構建“公司+家庭農場”的產業化聯合體。據悉,這一基地每年可為農戶、專業種糧大戶、村集體增收532萬元。
在星光農機創始人章沈強眼里,“星光模式”可將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高標準農田改造相結合,提高耕地質量;同時,運用數字化、信息化、機械化生產管理手段,構建糧油全要素全流程解決方案;統一建設服務、分戶生產經營的模式,破解了“誰來種地”“怎么種好地”兩大難題。
130多臺大田農業機在舊館街道的示范基地全力“奔跑”,這里也成了星光農機的黨員職工們提供“售后服務”最多的地方?!笆痉痘氐乃袡C械都由星光農機提供,我們的黨員先鋒帶隊,定點、定時來答疑解難?!瘪T秋紅介紹。
截至目前,星光農業已在多地復制推廣20個類似的基地,以獨特的“星光模式”在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過程中,發揮出更大潛力。